公司動態

龍舟情(下)

簡體版 英文版 2019-12-6 13:14| 查看: 32057
編者按:
從壹個人到壹群人,從懵懂到主動,從不理解到熱愛,從怯懦到無畏,從不識愁滋味到從郁悶失意到豁然開朗,從弱小到強大,或許每壹個小龍人小龍女的成長都會經過這些。只是壹顆不服輸的心,想要守護什麽的心壹直不變。

初聞不識曲中意,
再聽已是曲中人。
撰文 | 陳瑜

技術動作
哈哈哈先笑壹下。壹開始,每次老李說到壹些技術細節,我就很懵。因為這些概念很模糊。如果說“手往前伸”,這個就很直觀。但是很喜歡去琢磨這些動作,它們背後的道理。有時候想明白壹個,弄懂了,下水就去試。有點像,又多了壹個技能,去試試威力。
有壹次和張銘說,老李老是說技術動作,可是這些概念很虛,沒辦法做啊。他說,但是我就知道怎麽做啊。所以想到,可能是思維方式不同,溝通也不到位。體育基礎比較好的人,壹聽就能get到意思。可是對我,就是覺得這個概念不清晰。當具體到,這個技術細節是哪個部位在做,就突然懂了。
在那之前我問過壹兩個老隊員壹個技術細節是什麽意思,發現他們也說不上來,我就以為,這是大家都get不到的意思,是沒辦法做的。
所以說,壹個動作,別人能做,那自己也應該是能做的。如果做不了,很可能是沒理解這個動作的意思,發力方式,原理。有時候覺得問也白問,問了還是不懂,那是因為每個人思維方式不壹樣。壹個人,他懂這個動作,也做得出來,但是沒辦法用妳的思維方式,用妳能夠理解的方式跟妳解釋。所以妳應該,追問。我得知道我要控制什麽部位做什麽動作。
(追問之後積塞很久的困惑突然解開,還說回去看看能不能建個模型,回去之後確實查了壹下,然後想到畢業論文,又覺得這個先放壹放,就不了了之了)

“快槳劃不好是不能出去比賽的”
對“出去比賽”的執念是冬訓過後開學才開始有。寫這個之前本來想說,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對出去比賽有執念。然後突然豁然開朗。冬訓前,壹直是墊底角色。寥寥可數的下水,每次都是擔心又要被罵了。跟槳跟不住,動作不對,找不到感覺。莫名其妙被誇了,也不知道好在哪裏,擔心誇完又要被罵了。這個時候“比賽”就想都不會去想,太遠了。
冬訓期間,動作壹點壹點在進步——嗯!對了!就是冬訓學會了蹬腿!然後覺得會了蹬腿發力,突然有底氣。開學老隊員回來,我發現她們不是我想象的遙不可及,那天在日記寫著“為什麽我會覺得超越是不可能的呢?只要方法是正確的,願意花時間精力去練,願意琢磨把每次訓練都發揮最好的作用。應該還是有可能性的。”
3月萬寧,當替補,進比賽群時心裏很特別,曾經覺得很遙遠,曾經不會去想的事。沒想到真的能去比賽了。之後肋間肌拉傷遲遲不好,去不了,難受。
萬寧之後是長沙。我以為,長沙我肯定能去的。萬寧不就是因為受傷嘛,等肋間肌好了,肯定能去長沙啊。
開始組混船,訓練裏面也加了很多快槳。感覺就是,剛剛知道了怎麽發力,才學會劃,剛有了信心,突然又快槳,跟不住槳,又回到解放前的挫敗。有壹次又跟不住停槳了,被心怡很兇地吼:“陳瑜妳怎麽回事,怎麽老是停,都劃多久了怎麽老是跟不上,動作有什麽不懂的妳可以跟我們交流,要是體能跟不上妳要頂住,不要隨隨便便停!”
之後就怕訓練,怕劃快槳。總覺得我就是不行,快槳就是我的弱點,就是沒辦法劃好的。
有壹次黃元說我劃不好,說快槳劃不好是不能去比賽的。我以為他是找不到詞說我才拿比賽說事。有壹天張卓也這麽說,我才真的當真,緊張了。之前也是在說著“我要盡力把快槳跟上來”,但是沒這麽強烈。很強烈地想做壹件事的時候,是會很用心,做能做的事的。
之前要求回去要看視頻,我只是看過去。沒有重點,沒有針對性。這之後我學著放慢,反復看。有時關註別人起身,看感覺。因為沒課,所以訓練前在宿舍,提前看壹會視頻,找發力的感覺。
回頭看,壹開始快槳跟不住,其實是因為這方面積累少。表面上看劃很久了,但是前面在體會別的東西,比如蹬腿,擺槳,都學得慢,快槳花的心思少。所以想說,哪個方面不足,就下決心,花夠心思,是可以做好的。不應該覺得“我就是不行”,逃避退縮。

龍舟情(下)

血性與 “舍我其誰、殺紅了眼的氣質 ”
劃出這種感覺的次數不多,但每次都印象深刻。

全力劃、頂住
印象很深,是女隊去萬寧比賽的那幾天,我沒能去萬寧。肋間肌拉傷還沒好。有壹天要劃1000米。好像是受傷後重新上船第壹次劃壹千米。張銘在船上。劃完壹個,他特別氣地站在船頭,問,有誰敢說剛剛那壹千米從頭到尾就沒松過壹槳?沒有人舉槳。他說,“我壹想到我在前面拼死拼活,後面的人卻在收力,我就@#¥%……&*”。又說,壹千米很長,所以有的人怕後面堅持不住,前面就收了力。但是要這樣,從壹開始就發全力,每壹槳都要發全力,到後面堅持不住就頂住,會發現妳是可以頂住的。
這壹幕對我影響很大,貫穿我後面的訓練。500拖輪胎,1500,都是我會怕的。困難面前退縮,人之常情,但退縮沒有用。到後來強度很大的時候,我會在心裏跟自己“打賭”,看這壹場能不能又頂下來。還沒開始劃的時候覺得,500,我沒力了,肯定不行。拿起槳,想,不,我得全力劃,從第壹槳,先劃著,看什麽時候不行,看能不能頂住。
到終點的時候,會因為剛剛全程都全力了而開心。假如中間松了力,就不會這麽開心吧,心裏會有羞愧。(寫到這裏還是想起夕陽下到達500米終點的情形)

龍舟情(下)

“妳們對成績無動於衷”
有壹次測試,測完張銘說,妳們對成績無動於衷。聽到這句話我沒太理解。我知道他說的是事實,從上船來,測試,我想到的都是害怕,怕快槳跟不上,怕太緊張發力受阻。每次劃完更多是看看這壹次我有沒有發揮好。當時想,成績的幹擾因素那麽多,水流,風速都影響,關心成績沒意義啊。
應該要很久以後,是和北大龍舟去遵義比賽,每壹場比完我把成績發到群裏,大家對成績沒有反應。當時腦子裏就想起張銘那句“妳們對成績無動於衷”。心裏很奇怪的難受,覺得,劃成這樣怎麽壹點也不care,可以定個小目標下次劃多少,可以想辦法看看哪裏不足要改進,明明有很大提升空間的。
我覺得,關註成績,是要經歷壹點點“最後的較量”才會有的。最後的較量,只差壹點點,心裏迫切想去爭取,經歷過這些再看,會看到平時很多明明可以再提高壹點點的地方。平時的量化,是成績。因為想的是壹次壹次地要想辦法改進,壹次壹次進步,所以記錄每壹次的成績,就是想量化和直觀。

龍舟情(下)

在船上喊出來
我喜歡坐雅行對槳。好像是中間組了混船,和雅行坐對槳。那陣子迫切想提高。有點虛荣吧,覺得老李居然把我安排在混船,船上的女隊員都是厲害的老隊員,就我這麽菜,要是不快點提高,什麽時候就被替換了。
心裏想提高的時候,行動會不壹樣。
之前總聽到說“在船上要喊出來,給自己和身邊的隊友加油”。答應的時候說好,到了劃起來時,不敢喊。
和雅行對槳,劃壹段後,聽到她很小聲地喊著“嘿喲”,很短促,不大聲,但是有力,讓人不自覺地跟著發力。我跟著喊了,馬上聽到她接了壹句回應。很神奇的感覺。總是聽著別人喊,跟自己喊出來,並且有人回應,感覺很不壹樣。
後來漸漸習慣喊出來,比如聽到朱美美和張沁菁喊的時候,不自覺想應和。有種壹起發力的感覺。莫名相信這種精神力量。
印象深的是同城比賽前的集訓。悄悄地在心裏“做實驗”,想看看,口號,對劃出來的效果真的有影響嗎。500米分前後劃,前面劃時,她們不喊;輪到我們後面了,我們喊。然後問成績。但是前後劃,影響因素還是多。結果不好說。於是,等前面劃時,我們給她們喊,下壹組,不給她們喊,想看看,兩次是不是有區別。喊口號在客觀上是不是真的有用不能確定,但是主觀看,確實能調動我的狀態。喊出來更能頂到最後。
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在船上習慣喊出來的。想的東西挺多。想到老李說的“妳們每個人要想著,這是我的船”。是我的船,我應該想辦法讓它發揮更好。想到誰說的“妳越劃得累,重,越要發力,每個人都這樣想,每個人都發力,才會越劃越快越輕。”所以中途當我感到船速下降水變重,我會喊出“加油!!、、、加力!!”然後在心裏想象混沌中壹聲驚雷,可能有的人劃著劃著感到累,已經在心裏猶豫是松力還是松力,聽到這聲加油的時候不假思索就選擇了堅持,加力。
有時候喊出來,身邊,前後,響起回應,同時感到船速有變化,像萎靡中的人改了面貌,心裏就很開心,有滿足感。
是信念支持。有壹段時間,總在各種200、500劃完還加3個1500。我就常在心裏想,不行,劃完這個我不行了,我必須收力了,我沒辦法了的。但是真的開始劃,還是會想到張銘那次說的,從壹開始要發全力。可是是真的難頂。於是就喊加油,其實腦子近乎麻木,只是想找壹個精神上的支持。想著,只要喊著加油,就不可以收力。
壹個團體。壹次特別累劃不動的時候,喊加油,身邊回應著的加油,讓我第壹次感到集體的力量。當時的狀態我覺得讓我自己去劃1500是真的劃不動,可是莫名心安,就很相信這壹趟是會頂住到終點的。第壹次很相信隊友的力量。

不是職責,是熱愛
剛來隊裏把很多東西看成理所當然。比如蕩槳池,劃完,就走。訓練完,忘記器材歸位。有壹天看到壹個老隊員,在擺器材。沒多想。無意識裏,覺得這是他們應該做的。等等!為什麽是他們應該做的。什麽規定的?羞愧。
他們沒有責任和義務,沒有規定要求他們得做什麽事。但是他們熱愛這個集體,想把它做更好。
其實我們才是主人公和主體。隊裏的事務,有隊長組織時,很好;沒人組織時,每壹個隊員都可以組織的。包括雨衣、救生衣的整理。
不小心就寫成訓誡類型了。說的時候容易,做的時候,常常不夠堅定。在群體裏,做好事,有時候反而擔心,怕別人說居心,怕看起來突兀。大膽去做的時候,會很開心的。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然後會發現,又影響了身邊相同想法的人。

文章來源:武大龍舟 微信公眾號
原文地址:https://big5.ps-boat.com/news-448-1.html    轉載請註明出處【培生船艇

© 2018-2022 杭州千島湖培生船艇有限公司,上海培生船艇有限公司,浙江培生體育文化有限公司 版權所屬  滬ICP備18037840號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