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西門龍舟碼頭
今朝龍舟朝拜處|昔歲河畔三官堂

由釣鰲橋頭往東,沿臨江南綠廊步行430米,就到西鳳大橋南引橋下。從橋下綠廊護欄堤圍往東,東西兩側相距80米之間,各有一道鋼鐵結構人行步梯,登梯可跨過護欄走下堤圍。堤圍下的河岸,是一小片用貝灰鋪設的陽埕。這是一個簡易小碼頭,碼頭邊停靠著一艘搭有平頂鋁篷的小水泥船。東步梯東側周圍一帶,就是三官堂舊侄

今朝龍舟朝拜處,昔歲河畔三官堂

西門龍舟碼頭位置圖。阿 龍 制圖

三官堂往事
營建於明末的三官堂是一個道教宗教場所,其址原在縣城西門北城墻根。它的建造,跟明代揭陽一位才女——就是協助縣官丈夫破案多宗的揚州才女黃月容有關。

據已故揭陽文史學者林道崇文章《月容別廟——三官堂》載,明天啟六年(1626),慈溪人馮元飈來揭陽當縣令,他的小妾黃月容於崇禎二年(1629)去世。馮縣令十分憐愛黃月容,將她葬於黃岐山,並建侶雲庵祭祀。

後來,馮縣令思念月容,仍情莫能已,遂又於縣城西門建三官堂一座,中祀道家天、地、水三官之神,旁龕月容神主,並親題“清寧洞宇”4字匾額,懸於正堂上,歲時至此憑吊。

據記載,三官堂建於西城根,左傍城墻,右臨北河,與靛行街龍舌尾相對。宮廟有前後兩廳,月容神龕供於前廳之右。後廳有木刻神像三尊,即天地水三官之神。依此記載,龍舌尾在原靛行渡的東側,為岸邊伸向溪中狀若舌頭的半島形陸地,西護城河則在龍舌尾東岸註入北河,護城河東岸不遠處,也就是三官堂所在位置了。

清乾隆版《揭陽縣誌·縣鎮圖》,左上方西護城河和北河交匯處東岸上所畫的圖標,正是三官堂,而圖標面向,正是坐東面西。

三官神信仰,是我國民間流傳久遠的道教諸神信仰之一。據我市著名學者、地方歷史文化專家彭妙艷介紹,三官神實為道家三元之神,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所以廣府等地所建的三官廟亦稱為三元宮。相傳三官神的神功是主管人間善惡,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在揭陽,民間早有三官神的信仰,而沒有堂廟。到了明代,馮元飈建了一個堂廟,讓群眾可依信仰舉行祈福活動。而他順帶給愛妾安置了個神位,方便自己有空就來祭祀,而不必花上一天的時間過渡登山,到黃岐山緬懷月容。

今朝龍舟朝拜處,昔歲河畔三官堂

清乾隆《揭陽縣誌》縣鎮圖上三官堂位置。阿 龍 截圖

興廢存亡成民諺
據林道崇文章介紹,三官堂建成之後,每逢初二、十六及三、六、九日,常有婦女專誠膜拜,焚化冥鏹(紙錢)。傳說有善信還為三官堂捐了廟產,有田租二百石,用於每年農歷十月十五設醮祀神及祭拜月容費用。

這說明,在三官堂香火興旺的時段,這裏是有人專門進行財物方面管理的:收租、舉辦祭祀儀式等等。

然而,就如河水有高潮低潮一樣,時間久了,管理人員變更了,堂廟也就逐漸荒蕪了。榕城有民諺曰:“拆三官堂,建五顯爺宮。”意思大概就是在建造城隍廟後東側的五顯廟時,因建築材料不足吧,而三官堂又年久失修,煙火漸稀,就幹脆把它拆了,將材料拿去建設另有神功的五顯廟。當然,民諺所雲是否確切,未經考證。但三官堂歷經建建拆拆,卻是不爭的事實。

林道崇孩提時候,正是民國時期,曾到三官堂玩耍,見到廟的後墻已呈開裂,這大概是拆過之後重建的堂廟又再歷經殘損吧。而到了1937年城墻拆掉之後,三官堂不再“左傍城墻”,就顯得更為落寞了,不久也就再被拆掉。再往後,三官堂河岸地帶還一度成為人們堆放燒貝灰用的河海貝殼的地方。

自此,三官堂成為沒有堂廟處所的地名。揭陽南枝拳第三代傳人楊亨慶1947年曾在原三官堂開設第二間武館,其時,三官堂就已是沒有堂廟的地名了。據楊亨慶的兒子、今年81歲的楊錫光老先生回憶,當年三官堂已經成了一戶杉木行堆放杉木的場地,武館就設在杉木場前面的空地上。

新中國成立後,三官堂舊址建起了港務所,後來又改建成為揭陽一中食堂。

21世紀初年,這一片堤圍外陸地已建設成為臨江南綠廊的一個景觀段。西門社區居委會黨總支書記陳創群曾在工地上見到幾個小石墩,滾落於堤下岸邊。他說,那是三官堂殘留的廟門石墩,其石刻工藝與神廟石墩別無他致。

今朝龍舟朝拜處,昔歲河畔三官堂

彭妙艷(左)、陳創群(中)向記者講述三官堂遺址位置。張 馳  攝

龍舟聚會三官堂
從民間信仰來說,三官堂設於北河岸邊,而三官中的水官神本身就擔負著管理水域的職責,因而三官堂在建成之日起就成為往來船只祈求行水安全的一處神廟。而沿河各地的龍舟隊,大多在龍舟下水之後,就會劃來縣城西門這片水域,停靠在三官堂邊後,上岸燒香祈福。

程國濤,讀者朋友可還記得他曾在本系列第3篇《時空變換靛行街》談過他兒時在靛行渡玩耍的往事?作為西門社區的居民,他同時又是“揭陽龍舟文化”“揭邑西門”公眾號的編輯,他說,歷史上,縣城周邊各地的龍舟隊大都在下水後第一時間就劃來三官堂,跟西門的龍舟隊聚會,上岸後就拜神祈福。

據程國濤記憶,最早來三官堂的龍舟隊,是南河邊上的棉樹村,在明末,該村就有賽龍舟的傳統,棉樹龍舟下水後都從吊橋溪進入北河,停靠在三官堂岸邊。他說,來三官堂拜神祈福是每一艘龍舟下水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祈求龍舟隊員們參與競渡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拜神祈福儀式頗為莊重,員將橈披於水面,保持靜默,由頭橈者或坐在龍頭第一位的人先給三官爺上香,然後把香插到龍舟的龍歸(龍脖子)處,接著焚化紙劄,再將龍頭上的五色紙獻於河中,最後鳴放鞭炮,鼓鑼齊鳴慶祝禮成。所以也有人把這活動稱為“獻紙”。

而作為三官堂所在地的西門龍舟組織,就扮演起東道主的角色,熱情款待來客,最後在靛行碼頭歡送各地龍舟隊。

據“揭陽龍舟文化”提供的一份名單,歷史上來三官堂獻紙祈福的周邊村落,有:西郊、盤載袁、棉樹、溝美、厚洋,以及喬林7圍和潭王所屬5村(花籬內、大砂、門前、廣美、巷口)等。南河沿岸的村落,如有過吊橋溪到北河這邊來競渡的,也都會到三官堂來參與祈福儀式,如德橋和普寧南溪一帶村子。

今朝龍舟朝拜處,昔歲河畔三官堂

群眾在龍舟碼頭上觀看龍舟民俗活動儀式。
程國濤 攝

今朝龍舟朝拜處,昔歲河畔三官堂

西門龍舟隊員在龍舟上舉行獻紙儀式。
程國濤 攝

龍舟碼頭成新景觀
三官堂雖然湮沒了,但劃龍舟民俗活動依然活躍於榕江流域的廣大村莊之中,而龍舟賽更成為廣大市民喜愛的體育賽事,因此,各地的龍舟隊大多依然保留著下水後來三官堂舊址拜神祈福的習俗。因為三官堂沒了,隊員就改在龍舟上給三官爺上香。

西門龍舟是揭陽知名的一支龍舟隊伍,每年的揭陽龍舟競渡都有西門龍舟隊不俗的表現。2013年國慶前夕,由女選手組成的西門鳳舟隊宣告成立,有紅、黃二艘鳳舟,這是廣東省第一支鳳舟隊。巾幗健兒賽鳳舟,成為揭陽、潮汕乃至廣東一道亮麗的新風景。

21世紀10年代初,臨江南綠廊西門段建成之後,西門當地的龍舟組織利用西鳳大橋下到三官堂舊址的河岸濕地,建起了西門龍舟碼頭,方便各地龍舟隊伍來此參加民俗活動。於是,就有了前文所說的東西相距80米處兩道鋼鐵結構人行步梯,方便龍舟隊員於此下水。但在平時沒有龍舟活動的時節,為安全起見,兩道步梯都是鋼鎖頭把關,嚴禁遊客、市民走下碼頭。

西門龍舟碼頭成為臨江南綠廊的一個新景觀,人們於此欣賞龍舟下水儀式,近距離感受龍舟文化,更可以觀賞到巾幗英豪鳳舟競渡的風采。

今朝龍舟朝拜處,昔歲河畔三官堂

夕陽下的西門龍舟碼頭。阿 龍  攝

今朝龍舟朝拜處,昔歲河畔三官堂

臨江南路綠廊走下西門龍舟碼頭步梯上的告示。阿 龍  攝

文章來源:揭陽日報
來源:揭陽龍舟文化 微信公眾號
原文地址:https://big5.ps-boat.com/news-575-1.html    轉載請註明出處【培生船艇

© 2018-2022 杭州千島湖培生船艇有限公司,上海培生船艇有限公司,浙江培生體育文化有限公司 版權所屬  滬ICP備18037840號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