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築牢體能根基 強化科技助力 中國水上运動競爭力穩步提升

從2019年赛艇世锦赛、皮劃艇世锦赛的突破,到6月6日張亮與黃開鳳成功打破陸上赛艇馬拉松世界紀錄,中國赛艇和皮劃艇的競爭力正在不斷增強。在強手如林的水上基礎大項取得如此好成績,惡補體能短板、科技助力訓練是中國赛艇隊、皮劃艇隊的兩大法寶。

2018年,國家體育總局推出“鐵人計劃”,旨在提高运動員的體能,做好康復,提高備戰工作效率,中國赛艇隊、皮劃艇隊對此制訂了詳細的訓練方案。從冬訓開始,中國赛艇隊就特別強調體能方面的訓練,包括深蹲力量耐力、引體向上、臥拉力量耐力、臥推最大力量等九項專項訓練。為了進一步加強體能,中國隊員赴美前往世界上訓練體能最先進的UFC运動表現中心,在這裏,中國赛艇的隊員們經受了最為嚴酷的體能訓練,大幅提升了耐力、爆發力、靈活性和快速运動中的平衡能力。

中國赛艇隊領隊徐權介紹說:“剛開始我們的外教雷德格雷夫和保羅都是比較抵觸體能訓練的,他們認為主要還是應該練水上的技術。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交流,特別是女雙去年成績提高非常快,外教也逐漸認識到抓體能是對的。”尤其是長期在國外與世界高水平隊伍同場訓練,國外優秀运動員在訓練中的高強度和全力以赴也感染了中國隊的隊員,體能是运動表現的鋪路石,成為全隊上下的共識。

目前,中國赛艇隊和皮劃艇隊擁有世界一流的运動表現中心,隊伍到哪裏,這個中心就建到哪裏。從鋪地板到裝器材,兩天就能完成。這個运動表現中心承擔著訓練、營養、恢復及治療等多種功能。隊伍前往歐洲時,运動表現中心的器材就裝了一個集裝箱,用火車發往歐洲。“2019年3月開始建的這個运動表現中心,然後不斷學習和完善,這就是我們打仗的武器。”徐權說。

“基礎體能在运動訓練中非常重要,基礎體能好,專項才能走得遠。現在也有國外的專家提出,很多技術問題的解決要由內而外,运動員的靈活性、協調性改善了,技術問題就很容易改。”徐權說,“目前隊伍正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一些水上的問題回到岸上解決,重視运動員基礎力量和基礎素質的提高。”體能的加強,直接帶來的是运動成績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減少了傷病的發生。

築牢體能根基 強化科技助力 中國水上运動競爭力穩步提升

中國赛艇隊的每一堂訓練課,教練員都在強調要用盡全力。如何衡量运動員是否全力以赴?隊內有各種高科技儀器。心率監測最為常規,教練員手中的平板電腦實時顯示每名运動員的心率。水上訓練有生物力學測試系統紀錄每一名运動員的輸出功率和劃槳數據。測功儀訓練有血乳酸指標的監測判斷运動員的狀態。長期積累數據後,教練員對於运動員的情況就能夠實現科學系統的掌握。一旦數據發生改變,就可以相應地尋找原因。

“我們的儀器都是每天要求必須使用的。”中國赛艇隊科技總監資薇博士說,“只有確保使用,每一堂訓練課才能紮紮實實有效果,長期下來教練員才會意識到好處。”據了解,2000個監測血乳酸的試劑盒,在80人的赛艇皮劃艇隊,僅僅夠用兩周。沒有大量的數據支撐,談不上科學訓練。徐權說:“我們現在就是數據說話,測功儀成績提高了,自然能力有提升。雙槳运動員要求拉槳幅度110度,數據反饋回來不符合,是力量沒有用到位,還是技術不過關,還是需要調整器材,我們就有方向。”

每天的訓練課開始前,运動員會使用準備狀態監測系統,評估中樞神經系統、心肺系統和能量代謝系統準備情況,這一天运動員適合進行耐力、爆發力、速度、技巧哪方面的訓練,都會直觀顯示在監測系統中,供教練員參考。訓練當中,觸手可及的營養站能夠為运動員及時提供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的補充。訓練結束後,還有冷療放松。“冷療一方面是促進肌肉內的毛細血管收縮,有利於快速恢復;另一方面是降低身體的核心溫度,有助於維持身體的植物神經平衡,實現內環境的平衡。”資薇博士介紹。

科技儀器還能幫助教練員完成运動員的組合配艇,由於生物力學測試系統可以很好地記錄艇上各個位置對於整條艇速度和功率的貢獻,教練員和科研人員就可以不斷調整艇上的人員和位置,以實現功率曲線的重合,達到最大合力效果。女子四人雙槳目前的四名运動員去年從配艇到拿到世界杯分站赛冠軍,僅僅只有一個多月。這背後,其實有著海量的數據積累和保證,才成就了四位姑娘的“黃金組合”。

在資薇博士看來,科研人員做好运動隊伍的服務工作並不難,真正難的是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教練員如何看待和运用科研數據來制訂更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這是需要教練組與科研團隊相互磨合的一個過程。“從提供數據,到用上數據,再到受益於這些科研數據是一個過程。我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就完成了這個過程。”在一定程度上,隊伍运動成績的大幅度提高,也是科技助力的自然結果。(鹿麟攝)
來源:中國體育報 微信公眾號
原文地址:https://big5.ps-boat.com/news-1073-1.html    轉載請註明出處【培生船艇

© 2018-2022 杭州千島湖培生船艇有限公司,上海培生船艇有限公司,浙江培生體育文化有限公司 版權所屬  滬ICP備18037840號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