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業界資訊 行業百科
“全廣東大學生都在學”的八段锦
這周終於開課了
那麽讓我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結合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的八段锦吧
體育的養生功能
來源:
西方:重競技,強調奧林匹克精神,來源《荷馬史詩》與《聖經《
東方:重養生,強調天人合一,來源《易經》與《黃帝內經《
“養生”一詞出自《莊子.養生主》:“得養生焉”,指通過各種方法培養生機、養護生命,從而達到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一種活動。其方法有:情誌養生、音樂養生、飲食養生、起居養生、針灸按摩養生、运動養生。

體育課主要涉及的是运動養生:用活動身體的方式實現維護健康、增強體質、延緩衰老、延長壽命的養生方法。

養生對五臟的功能:
1、強健脾胃:“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華佗《
2、增強肺功能:呼吸是養生的秘密所在,运動養生都會強調“調息”,經常运動的人,肺臟彈性和呼吸肌力量會增大,肺活量會比常人大1000毫升左右。
3、強健筋骨,增強肝腎功能:“肝主筋”、“腎藏精,精生髓,髓滋養骨”,《靈樞.九針論》強調:肝主全身筋膜,與肢體运動有關。代表有《易筋經《《洗髓經《
4、健心的功能:运動能使人精神愉快,促使大腦血液循環,改善大腦細胞的氧氣和營養供應,對抑郁、焦慮、失眠等有較好的療愈價值。

运動養生的形式:
1、動態項目:以西方為主,田徑、球類、遊泳等运動項目,多以負荷、肌肉、汗水為標準,註重養形。

體育教學之八段锦預備式、第一式

體育教學之八段锦預備式、第一式

2、動靜項目:以東方為主,太極拳、八段锦、易筋經、五禽戲等,重點推廣健身氣功、八段锦,強調“調身,調息,調神”重筋骨與氣。

體育教學之八段锦預備式、第一式

體育教學之八段锦預備式、第一式

3、靜態項目:沒运動狀態往往是崇高的極致,動的極致便是靜,因此,运動養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靜功”,以站樁、靜瑜伽、靜坐冥想等為主,雖然外形不動,但身體的五臟六腑在运動,能開啟身體的微循環,且強調易守練心,重在“養神”。如:太極渾圓樁。

體育教學之八段锦預備式、第一式

體育教學之八段锦預備式、第一式

运動養生註意的原則:
1、動靜結合:“一陰一陽為之道”,运動養生要體動心靜、形神兼顧、內外俱練。
2、適度运動:孫思邈《千金方》強調:養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過度鍛煉不僅不養生,反而會傷身。
3、長期堅持:运動養生是個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過程,只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才能收到效果。
4、因時而動:要順應四季和一天陽氣的运動變化,如冬天養生主藏,不宜大汗淋漓,可適量活動;一天之中則夜半而藏,不適宜运動。
5、因人而動:要根據年齡、職業以及身體情況變化而選擇適宜的运動項目,如老年人應選擇舒緩放松的項目。

正如古語所言: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
“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歐陽修

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以喜悅之身,養喜悅之神。所以,養生不是老年人的事,不是有錢人的事,不是未來的事,是現在的事,是每個人的事。回歸生命的本體,彰顯运動價值,做一個运動養生的踐行者、受益者和推廣者。

八段锦介紹
八段锦功法是一套獨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於北宋,至今共八百多年的歷识
“八段锦”之名最早出現在南宋洪邁所著《夷堅誌》一書中:“政和七年(北宋年號,公元1117年),李似矩為起居郎……嘗以夜半時起坐,噓吸按摩,行所謂八段锦者。”
八段锦的“八”字,不單指段、節和八個動作,也表示其功法有多種要素,相互制約,循環运轉。正如明代高濂在其所著《遵生八箋·八段锦導引法》中提到的:“子後午前做,造化合乾坤。循環次第轉,八卦是良因。”
“锦”字是由“金”“帛”組成的,以表示其精美華貴。此外,“锦”字還應理解為是單個導引術式的薈萃,如絲锦那樣連綿不斷。
為了讓八段锦這塊中華傳統養生功法中的瑰寶在當代繼續造福人民,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於2001年成立了健身氣功課題組,將八段锦作為一個子課題,以傳統八段锦為依據,本著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推陳出新的原則,對傳統八段锦重新加以編創。
同時,科研人員又运用現代體育和自然科學知識對八段锦的健身效果進行了科學研究與試驗。現代生命科學、醫學、人體型態學等方法的引入,使健身氣功八段锦的編創被賦予了理性和科學的新內涵。
八段锦通過肢體运動引體導氣,肢體鍛煉與松沈靜養兩相結合,達到暢通調理氣血,壯外養內的功效。通過功法練習,鍛煉肢體,強壯筋骨,刺激經絡,調養內腑,通經活血,引氣回養。既要有托天怒目的氣力和氣勢,又要有松沈柔緩的導引和回收,不拘不僵,沈實圓活,虛實相宜,練養相兼。

練習部分
一、預備式
預備式教學

體育教學之八段锦預備式、第一式

【動作要領】

原文地址:https://big5.ps-boat.com/news-817-1.html    轉載請註明出處【培生船艇
12下壹頁

© 2018-2022 杭州千島湖培生船艇有限公司,上海培生船艇有限公司,浙江培生體育文化有限公司 版權所屬  滬ICP備18037840號  網站地圖